另外,猫咪的唾液中含有天然油脂,舔舐时能在爪子表面形成一层 “保护膜”,让爪子保持柔软有弹性,减少干燥开裂 —— 就像人给手脚涂护手霜一样,是猫咪自带的 “爪子护理术”。
二、要警惕!这 5 种异常舔爪,是身体在 “求救”
如果猫咪出现这些舔爪行为,就不是 “可爱” 那么简单了,可能是皮肤、爪子或身体内部出了问题,需要及时干预:
1. 频繁啃咬趾间,伴随 “红肿、掉毛、渗液”—— 可能是 “趾间炎”
这是最常见的异常情况!猫咪的趾间皮肤很娇嫩,踩进潮湿的猫砂、被尖锐物品划伤、沾到刺激性液体(如洗涤剂残留),都可能引发炎症,也就是 “趾间炎”。
症状很明显:猫咪会反复啃咬、舔舐趾间,甚至用爪子挠地板(因为发痒或疼痛);拨开趾间的毛发,能看到皮肤发红、肿胀,严重时会出现小水泡、渗液,甚至结痂(看起来像 “小疙瘩”)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可能扩散,导致猫咪走路一瘸一拐,不敢着地。
2. 舔爪时 “用力拉扯毛发”,爪子周围 “脱毛、皮肤裸露”—— 可能是 “皮肤过敏或真菌感染”
猫咪的皮肤很敏感,接触到过敏原(如劣质猫砂、新换的猫窝材质、花粉)或感染真菌(如猫癣),会出现皮肤瘙痒,而爪子是最容易被 “抓挠” 和 “舔舐” 的部位。
比如:
过敏时:爪子周围的皮肤会发红、发痒,猫咪会通过舔舐和抓挠缓解,导致毛发脱落,露出光秃秃的皮肤;
真菌感染(猫癣)时:爪子上会出现圆形的脱毛区,皮肤表面有白色皮屑,猫咪舔舐后可能把真菌传到脸上、身上,引发大面积感染。
3. 只舔 “一只爪子”,走路时 “不敢落地”—— 可能是 “爪子受伤或有异物”
如果猫咪突然只盯着一只爪子舔,走路时拖着那只爪子不敢踩地,大概率是爪子受伤了:
藏了异物:趾间卡了小石子、木刺、玻璃渣,或被猫砂里的硬颗粒划伤,猫咪会通过舔舐试图 “弄掉异物”,同时缓解疼痛;
指甲问题:指甲过长劈裂、嵌进肉垫(尤其是长期不剪指甲的猫咪),或指甲缝里发炎,都会让猫咪感到剧痛,只能通过舔舐减轻不适;
外伤:被其他动物抓伤、被门夹到、踩到热水或尖锐物品,导致爪子肿胀、出血,猫咪会舔舐伤口止血,同时避免伤口感染。
4. 舔爪后 “频繁甩爪子”,伴随 “打喷嚏、流鼻涕”—— 可能是 “过敏或呼吸道问题”
有些猫咪舔爪子不是因为爪子不舒服,而是因为 “吸入了过敏原”(如粉尘、螨虫、香水味),导致呼吸道不适,同时皮肤发痒。它们会通过舔爪子缓解皮肤瘙痒,同时因为呼吸道受刺激,出现甩爪子、打喷嚏、流鼻涕等症状。
比如:家里换了新的粉尘猫砂,猫咪吸入粉尘后过敏,会先打喷嚏,然后通过舔爪子缓解全身的痒感;或家里有螨虫,猫咪接触后皮肤发痒,爪子是 “最先接触过敏原的部位”,所以会频繁舔舐。
5. 不分昼夜 “疯狂舔爪”,甚至 “舔到出血”—— 可能是 “焦虑或心理问题”
如果排除了所有身体问题(皮肤、爪子、外伤都正常),猫咪还是不分昼夜地舔爪子,甚至把爪子舔得发红、破皮、出血,可能是 “过度焦虑” 引发的 “强迫性行为”。
常见的诱因有:
环境变化:搬家、主人长时间出差、家里新增宠物或成员,导致猫咪压力过大;
缺乏陪伴:主人每天出门时间长,猫咪没人陪、没玩具,长期无聊引发焦虑;
创伤经历:被打骂、被其他动物攻击,留下心理阴影,通过舔爪子转移痛苦。
这种 “心理性舔爪” 会形成恶性循环:越焦虑越舔,越舔爪子越痛,反而更焦虑,严重时会导致爪子感染、溃烂,甚至影响正常走路。
三、宠主必做!3 步判断猫咪舔爪是否正常,以及如何应对
面对猫咪舔爪子,不用一看到就紧张,按这 3 步做,就能轻松判断并处理:
第一步:“观察 + 检查”,区分正常与异常
先观察猫咪舔爪的状态,再动手检查爪子,5 分钟就能初步判断:
观察频率和部位:是否只舔一只爪子?是否不分时间地舔(比如半夜也在舔)?舔的时候是轻柔的还是用力啃咬?
检查爪子外观:拨开趾间的毛发,看皮肤是否发红、肿胀、有异物(如小刺、皮屑);检查指甲是否劈裂、过长、嵌进肉垫;查看肉垫是否有伤口、水泡或渗液;
观察其他症状:是否伴随打喷嚏、流鼻涕、走路瘸腿、掉毛、食欲不振等情况?
如果只是 “偶尔舔,四只爪子都舔,爪子干净无异常,无其他症状”,就是正常行为;如果出现 “只舔一只、啃咬、爪子红肿、伴随其他不适”,就是异常情况,需要进一步处理。
第二步:异常情况,先 “紧急处理”,再 “及时就医”
根据不同的异常情况,先做简单处理,再带猫咪去宠物医院(不要自行用药,避免加重病情):
怀疑受伤或有异物:用温水轻轻冲洗猫咪的爪子,仔细检查趾间是否有异物(用镊子小心取出小刺、石子,动作要轻);如果有轻微划伤,用宠物专用消毒水(如碘伏)消毒,避免猫咪舔舐(可以戴伊丽莎白圈);
怀疑趾间炎或真菌感染:不要让猫咪继续舔爪子(戴伊丽莎白圈),保持爪子干燥(暂时换成豆腐猫砂,避免潮湿),及时带医院做皮肤检查(如刮片检查是否有真菌),医生会开药膏或口服药;
怀疑焦虑或心理问题:增加陪伴时间,给猫咪准备更多玩具(如羽毛棒、猫抓板),在猫咪常待的地方放带有主人气味的衣服(增加安全感);如果情况没有改善,咨询宠物行为学家,必要时通过药物缓解焦虑。
第三步:日常预防,减少 “异常舔爪” 的风险
做好这 3 件事,能从源头减少猫咪因 “身体问题” 舔爪的概率:
定期护理爪子:每周检查 1-2 次猫咪的爪子,及时清理趾间的杂物;每 2-3 周剪一次指甲(剪到血线前 1 毫米,避免剪出血);长毛猫可以定期修剪趾间的长毛,防止打结和藏污纳垢;
保持环境清洁干燥:每天清理猫砂盆,定期更换猫砂(避免用粉尘过大的猫砂);每周用宠物专用消毒剂清洁猫窝、猫玩具、沙发等猫咪常接触的地方,减少螨虫和细菌滋生;
关注猫咪情绪:每天预留 15-20 分钟陪猫咪玩(用逗猫棒、激光笔互动);避免频繁更换环境,家里有变化时(如搬家),给猫咪准备 “安全屋”(放它熟悉的窝和玩具),让它慢慢适应。
最后想说:
猫咪不会说话,它们的身体不适,往往会通过 “小动作” 传递 —— 频繁舔爪、啃咬毛发、突然躲起来…… 这些看似 “不起眼” 的行为,可能是它们在向你 “求救”。
作为主人,我们不需要 “精通猫语”,但需要多一份细心:看到猫咪舔爪子时,多观察一会儿;发现异常时,及时检查、及时就医。毕竟对猫咪来说,你的关注和及时干预,就是它们健康的 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如果这篇文章能帮你读懂猫咪的 “舔爪信号”,欢迎转发给身边的养猫朋友,让更多猫咪能在主人的细心呵护下,远离病痛,健康成长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